如果你最近刚被朋友安利了许嵩,或许会好奇这个被称为“音乐隐士”的男人到底有什么魔力。从2009年《自定义》横空出世到现在的《呼吸之野》,他的音乐轨迹就像一本未写完的诗集,总能在某个深夜戳中你的情绪开关。
一、从播放列表到人生BGM
在音乐平台上搜索“许嵩”,你会看到三个完全不同的世界:
- 早期QQ音乐三巨头时期:《玫瑰花的葬礼》至今仍是00后的集体回忆
- 签约海蝶后的转型期:《不如吃茶去》里的国风实验让人耳目一新
- 成立个人工作室后的完全体:《乌鸦》里的哲学思考让乐评人集体起立
不同阶段专辑特色对比
时期 | 代表作 | 关键词 | 隐藏彩蛋 |
网络歌手时期 | 《自定义》 | 校园情歌、电子混音 | 专辑封面是自拍 |
职业化探索期 | 《梦游计》 | 暗黑童话、意识流 | 全专隐藏数字谜题 |
艺术人格成熟期 | 《寻宝游戏》 | 布鲁斯摇滚、社会观察 | 实体专辑含手写乐谱 |
二、解码Vae式创作密码
许嵩的歌单里藏着这些暗号体系值得注意:
- 文字游戏:《等到烟火清凉》的歌词只有9个字
- 数字梗:《雨幕》时长4分44秒
- 跨次元联动:《昨夜书》续写岳飞《小重山》
必听的五首冷门佳作
- 《庞贝》——用火山遗址写时光胶囊
- 《艺术家们》——音乐界的《儒林外史》
- 《三尺》——把书房写成江湖
- 《野人》——电子乐混搭庄子哲学
- 《重复重复》——大数据时代的清醒剂
三、音乐之外的平行宇宙
除了歌手身份,这些斜杠成就可能让你惊掉下巴:
- 摄影作品被《国家地理》转载
- 为故宫博物院创作主题曲《书香年华》
- 出版过美食随笔集《海上灵光》
音乐人与作家的双面性
身份 | 代表作 | 创作特点 |
音乐创作 | 《雅俗共赏》 | 解构流行文化现象 |
文学创作 | 《把伤痕当酒窝》 | 用镜头语言写散文 |
四、入坑的正确打开方式
新粉容易踩的三个认知陷阱:
- 以为他只是情歌王子(其实批判现实题材占四成)
- 觉得他从不参加综艺(实际是《我的音乐你听吗》导师)
- 认为歌曲传唱度下降(其实付费专辑销量常年前三)
建议从《青年晚报》开始听起,这张被乐迷称作“都市生存指南”的专辑,既有《歌手》这样的流行金曲,也藏着《奇谈》这类实验性作品。就像他某次采访里说的:“做音乐就像煮火锅,总要留几片毛肚给懂吃的人。”
最后提醒,别在深夜点开《明智之举》的评论区——那里藏着太多人的青春备忘录。当耳机里传来那句“等到秋叶终于金黄,等到华发悄然苍苍”,或许你会明白,为什么有人听了十几年还不愿切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