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问答

文人雅趣与百姓生活的热乎劲儿

2025-11-10 10:13:53
0

前些日子翻《浮生六记》,读到沈复和芸娘在沧浪亭边种菊花那段,忽然想起去年春天自己在阳台上折腾多肉的经历——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,和咱们普通人的小日子,说到底都是对生活的热乎劲儿。

文人雅趣与百姓生活的热乎劲儿

沈三白与芸娘

沈复字三白,生在乾隆二十八年苏州城。这位落拓文人用半部残卷,把自家二十三年的柴米油盐写得活色生香。他笔下的芸娘最是鲜活,会女扮男装溜出去看庙会,能把廉价茶叶做成荷花香片,连做道家常腌菜都要摆出梅花造型。有年七夕,两口子刻了两方"愿生生世世为夫妇"的图章,盖在往来书信上,倒像是给平凡日子盖了个风花雪月的邮戳。

生活场景沈复夫妇寻常百姓
消暑沧浪亭对月小酌槐树下摇蒲扇
待客梅花食盒装热馄饨粗瓷大碗盛阳春面
营生卖画三日暖酒一壶挑担走街补碗修伞

浮生四记里的光阴

  • 闺房记乐:新婚时藏粥待婿的趣事
  • 闲情记趣:插花盆景中的天地
  • 坎坷记愁:家道中落的辛酸
  • 浪游记快:扬州瘦马与岭南荔枝

最难忘他们落魄时借宿朋友家,芸娘硬是用旧竹帘改成屏风,捡碎砖铺出花径。就像我外婆那辈人,补丁衣裳总要绣朵小花,粗瓷碗里也要养两瓣蒜苗。沈复写芸娘临终前还在惦记给他纳双厚底鞋,倒让我想起巷口裁缝铺王婶,总在雨天给老主顾们的裤脚多缝两针。

市井里的风雅

书里记着个妙事:有年元宵节,芸娘把沈复的旧衣服改成百衲衫,说是"惜福衣"。这让我想起胡同里收废品的张叔,总把别人扔的旧书捆得整整齐齐,说"字纸不能糟蹋"。文人墨客的雅趣和市井百姓的讲究,隔着二百年光阴,倒像对门邻居般亲切。

如今苏州山塘街还有卖茉莉酒酿的,不知是不是沈复当年醉过的那家。临河的茶楼里,穿棉布衫的评弹艺人唱着《浮生六记》选段,柜台后老板娘正往青瓷罐里装新腌的糖蒜,檐角铜铃被风吹得叮当响。

标签:

上一篇:《三国之志》装备系统深度解析: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装备

下一篇:互联网作秀门道揭秘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