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夏天,我在二手市场花600块淘了台联想ThinkPad。当时在电子城门口嗦着冰棍,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命令行界面,完全没想到四年后自己能独立开发出日活十万的微信小程序。
初识代码:被分号支配的恐惧
记得第一次在慕课网跟着敲Python基础语法,光是配置环境变量就折腾了两天。有次把print("Hello World")写成prnt("Hello Wolrd"),对着报错信息查了三个小时。那时最怕见到红色的SyntaxError,就像看见班主任突然出现在网吧门口。
学习阶段 | 常见障碍 | 突破方法 |
0-3个月 | 环境配置报错 | 录屏复盘+CSDN搜索 |
3-6个月 | 逻辑思维混乱 | 手写流程图+橡皮鸭调试法 |
6-12个月 | 性能优化瓶颈 | LeetCode周赛+技术博客精读 |
那些年摔过的坑
- 2019.03 用20层if嵌套写学生管理系统
- 2020.01 在GitHub传了公司项目源码(当天被主管约谈)
- 2021.07 生产环境误删数据库(靠binlog捡回一条命)
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
真正开窍是在参与开源项目后。在GitHub给Vue提PR被拒了三次,第四次收到尤雨溪的"LGTM"评论时,我抱着笔记本在床上打了两个滚。这时候才理解《代码大全》里说的:优秀的代码是会呼吸的文档。
技能树生长轨迹
- 2019:JQuery+Bootstrap切页面
- 2020:React全家桶+Node.js后端
- 2021:微服务架构+云原生实践
- 2022:低代码平台+WebAssembly
时间投入 | 学习方式 | 产出效率 |
前6个月 | 视频教程 | 15行/小时 |
1-2年 | 实战项目 | 80行/小时 |
3年+ | 架构设计 | 300行/小时 |
深夜键盘交响曲
经历过凌晨三点调通支付接口的狂喜,也体会过线上事故背P0级故障的窒息感。有次在麦当劳蹭网写代码,店员默默给我续了七杯免费咖啡。现在看到黄色拱门标志,手指还会条件反射地想敲console.log。
程序员防猝死套餐
- 15:00 深蹲x20(防腰间盘突出)
- 19:30 叶黄素+鱼油(护眼套餐)
- 23:45 番茄工作法(45分钟强制休息)
窗外的蝉鸣又响起来了,屏幕右下角跳动着01:23的数字。我保存好今天的代码提交,顺手关掉三个Stack Overflow标签页。茶水间的冰箱里还有半瓶东方树叶,明天又要和产品经理Battle需求优先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