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,突然被一条"千万别在标题里用这五个词"的推送吸引住了。点进去发现,视频主老张的炸鸡店因为菜单上写着"全网最低价"被平台强制下架,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朋友小王在朋友圈卖面膜,用了"绝对有效"四个字就被封号半个月。
这些词正在被全网"狙击"
周末约了在内容审核公司工作的学姐吃饭,她手机24小时震个不停。"现在系统升级到能识别方言谐音梗了",说着给我看他们最新的《2023违禁词监测白皮书》。原来有组数据特别惊人:使用特定敏感词的内容,下架速度比三年前快了11.8倍。
1. 绝对化表述
- 典型案例:"史上最全攻略"、"百分百安全"
- 踩雷后果:某旅游博主用"最省钱路线"被限流30天
- 替代方案:"实测有效的方案"、"个人推荐路线"
平台 | 处理速度 | 典型处罚 |
抖音 | 2小时内 | 强制修改+降权 |
淘宝 | 4小时内 | 商品下架+扣分 |
2. 医疗健康类
药店工作的表叔去年在短视频平台科普高血压知识,用了"根治秘方"这个词,第二天账号就被贴上"存在医疗风险"的标签。现在他改说"辅助调理方法",播放量反而涨了3倍。
3. 金钱诱惑
- 高危词汇:"稳赚不赔"、"躺赚XX万"
- 真实案例:理财课程因"保证收益率"被下架
- 合规表述:"资产配置思路"、"市场趋势分析"
你可能忽略的新雷区
上周参加创作者沙龙,有个做美妆的姑娘吐槽:"素颜神器"这个词突然变成敏感词。原来某检测机构发布的《化妆品宣传规范》新增了"不得暗示即时改变肤质"的条款,这类词汇现在需要第三方检测报告支撑。
词类型 | 2019年通过率 | 2023年通过率 |
效果承诺 | 78% | 32% |
价格对比 | 65% | 41% |
4. 时政隐喻
写时评的老同学最近改用"某些地区"代替具体国名,他说自从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实施后,审核机器人对政治类词汇的识别精度达到97.6%,连古诗引用都可能触发预警。
5. 情感绑架
"不转不是中国人"这种老套路早就过时了,现在连"家人必看"、"为了孩子"都可能被判定为情感营销。母婴博主李姐改用"经验分享"做标签后,带货转化率反而提升了15%。
创作者生存指南
咖啡馆里常遇到做自媒体的年轻人,有个做科普的小哥发明了"三秒自查法":写完文案后假设自己是审核员,用这三条检验:
- 有没有可能引起误解
- 是否需要提供证明
- 是否涉及他人权益
出版社工作的邻居提醒,最近连"首發"这样的异体字都会被识别。他们校对部现在备着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和《广告法实施条例》两本工具书,比往年多用坏3个荧光笔。
记得有次路过大学城打印店,听到学生讨论毕业论文查重。现在连自媒体内容都有"合规性查重"服务了,这世界变化快得让人措手不及。或许就像做烘焙的朋友说的:就像发酵面团,需要时间更需要合适的温度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