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乡亲们把日子过红火
大清早推开雕花木窗,就瞧见王婶挎着竹篮往磨坊走。我抓起两个热腾腾的菜包子追出去,顺手往她篮子里塞:"您家二小子长个儿的时候,多吃点白面。"这场景让我想起三年前刚接手庄子那会儿,那时候乡亲们见了我都绕着走呢。
一、粮仓要满,心窝才暖
前年腊月大雪封山,要不是地窖里存着五百石陈粮,整个庄子都得饿肚子。打那以后我就明白,要让乡亲们安心,得先让粮囤冒尖。
1. 庄稼把式里的门道
- 轮作三件套:春种稻、夏栽豆、秋收麦,地力不歇人不闲
- "土疙瘩里刨食"的智慧:老孙头发明的草木灰拌鸡粪,让每亩多收三斗粮
- 水车改良记:给木齿轮包铁皮,灌溉效率翻倍
作物 | 传统亩产 | 改良后 |
春稻 | 2石 | 2.8石 |
秋麦 | 1.5石 | 2.2石 |
二、钱要流动,日子才活
开春时李木匠想扩作坊,苦于没本钱。我让账房支了二十两银子,约定秋后用木器抵账。如今他铺子里八个学徒忙得脚不沾地,庄上的家具还能卖到邻县。
2. 让银子生崽的窍门
- 货郎担变商队:凑了五户人家骡马,跑出三条商路
- 腊味合作社:家家腌的腊肉统收统销,价格翻两番
- 手艺学堂:每月初二开课,编筐打铁随便学
三、心里舒坦,干活才欢
去年中秋摆了五十桌流水席,杀了两头猪。赵秀才喝高了在桌上唱小曲,他那守寡十年的老娘笑得直抹眼泪。
3. 暖人心的活法
- 每月初七的"说事堂":谁家屋顶漏雨、婆媳拌嘴都来说道
- 娃娃们的"识字林":老槐树下支石板,童生教百家姓
- 冬至发棉记:七十岁以上老人,每人多领半斤棉花
四、远近亲疏要分明
去年收茶时节,马帮头子想强买咱们的明前茶。我连夜带着二十个青壮举火把守山道,天亮时县衙的捕快正好赶到。
防卫要事 | 责任人 | 家伙什 |
巡夜 | 护院张铁头 | 铜锣、哨棒 |
水源看守 | 赵猎户 | 猎犬两只 |
日头西斜,我又转到油坊门口。周掌柜正指挥伙计往牛车上装新榨的菜籽油,油香混着晚风里的炊烟,飘过整个庄子。东头学堂下课的钟声当当响起来,几个扎红头绳的小丫头蹦跳着往家跑,裙角沾着新开的野雏菊。